1月17日,校学术委员会召开2021年工作务虚会,对学校转设后的重要学术工作和如何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进行了研讨。院长刘衍聪及科技处处长肖勇、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田孝彦特邀出席会议。

主任委员綦耀光教授主持会议,带领全体委员重温了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利与义务、议事规程,对学校转设后的人才引进、学科建设、专业认证、实验室建设、硕士点建设以及如何发挥学校人才、技术、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对学校科研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他要求全体委员以身作则,自觉加强科研能力提升,规范学术行为,为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规范学术建设作出表率;认真思考,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推进学校科学规范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副主任委员张在旭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学术委员会应立足学校发展定位,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坚持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坚持问题导向、民主管理,凝聚共识、科学决策,对标建设、提质增效,强特色、入主流,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与会委员结合各自学科专业和工作实际,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了发言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特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本科专业合格评估等学校即将面临的重点问题上直抒胸臆、献计献策,为学校规划和学科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刘衍聪结合学校转设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从如何找准目标定位以及实现目标定位的途径提出了指导意见:一是面对学校转设后新的体制机制要主动求变、善于应变、精准施变,做到不恐惧、不冲动、不求全、力求精,要聚焦“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深入思考、科学谋划。二是要聚力、借力建设高端的科研平台和研究基地,为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下大力气提升教科研水平,着力突破一批高层次的教科研项目立项和教科研成果奖项,全面提升我校教科研实力和社会知名度。四是要持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把引进高端人才作为学校人才战略的突破口,积极汇聚和构建领军型师资团队,健全完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奖励激励机制,发挥人才资源在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展望“十四五”,校学术委员会将以学校转设发展为契机,提高认识,凝心聚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以高水平的学术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实现“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责任编辑:李从坤 审核:汤雅君】